X
首页 电子杂志 新闻资讯 增值服务 平台介绍 股市大学堂
东方基因:圈钱嫌疑较大 创始人淡出公司
发布时间:2019-10-11 17:25:110  

浙江东方基因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方基因)披露了拟在科创板公开发行股份上市的招股书,并已获上交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委员会受理,截至95日,已披露三轮问询回复。

成立于2005年的东方基因,主攻毒品与传染病的检测、优生优育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和心肌标志物检测。根据招股书,东方基因拟发行3000万股,拟募资5.6亿用于年产 24000 万人份快速诊断(POCT)产品项目,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等。随着体外诊断行业的兴起,东方基因也受到了众多关注。

《股市动态分析》周刊记者在深入研读东方基因招股书后发现,公司募投项目可行性报告内容明显不合理;同时,极短时间内的股权转让价格差异巨大或存猫腻;此外,创始人股权稀释失去控制权同样值得市场关注。

 

可行性报告不合理

2016年至2018年末,东方基因分别拥有18,481.32万条、25,585.56万条和36,756.72万条(条:综合了多种形态,如条、笔、卡、联卡、联、杯等)的POCT即时诊断试剂的产能。近两年来,公司均在不停扩产。根据募投项目介绍,公司拟投资2.41亿元,新增24,000万人份(招股书未说明,或同“条”)的快速诊断产品的产能。

由于公司产能扩张主要基于设备的投入、房屋及建筑的扩张等,根据上述数据,以2017年和2018年的产能扩张为准,我们得到以下测算数据:

2017年扩产:

设备原值扩张:1,358.97- 1,102.10=256.87(万元)

产能扩张:25,585.56- 18,481.32=7,104.24(万条)

单位产能设备投入:256.87/7104.24=0.0362(元/条)

 

2018年扩产:

设备原值扩张:1,852.21-1,358.97=493.24(万元)

产能扩张:36,756.72-25,585.56=11,171.16(万条)

单位产能设备投入:493.24/11171.16=0.044(元/条)

 

募投扩产:

设备投入:10,495.73(万元)

新增产能:24,000(万条)

单位产能设备投入:10,495.73/24,000=0.437(/)

 

0.437/0.0362=12.07(倍)

0.437/0.044=9.93(倍)

2017年和2018年单位产能设备投入分别仅需0.362/条和0.044/条相对接近的情况下,东方基因上市募投项目单位产能设备投入却需要0.437/条,是公司2017年产能扩张单位设备投入的12.07倍,也足足接近公司2018年新增产能单位设备投入的10倍。这样的价格差异,不得不令人怀疑,东方基因可行性报告的编制基础存在巨大偏差,有利用科创板的东风,上市圈钱的嫌疑。

 

 

哥哥上位:创始人淡出公司

东方基因20165月中旬至7月,1个月多时间内出现3次集中的股权转移。第一次514日,公司实际控制人之间的股权转移。股权转移价格为1.22美元/注册资本

第二次64日开始,主要是实际控制人对外部资本投资人的股权转让。公司相继引入上海祥禾、浙江永石和安吉裕威等机构投资者,转让价格为3.98美元/注册资本。

第三次,624日开始,公司实际控制人继续将2.375%股权转让给了上海祥禾,此外还引入了上海涌创、连云港涌诚(其实与上海祥禾是关联方)等机构投资人。同时也有部分股权第二次转让给浙江永石。此外,本次股权转让期间还引入了宁波君澜和杭州乘天两家机构投资人。上述第三次股权转让的所有转让价格,均为10.28美元/注册资本。

除第一次股权转让外,第二、第三次股权转让,在相隔仅20天的情况下,价格相差如此之大,且部分转让人前后相同,但定价存在明显偏差与不合理,不排除可能涉及利益输送。

根据招股书,东方基因的创始人为曾经留学德国和美国德州大学的方炳良。2005年,方炳良以技术、进口设备和现汇美元的方式,总共出资1200万美元建立了东方基因。但是,如前文中所述,方炳良的股权先后多次被稀释,到2016年后,已经不再是第一大股东,实际个人第一大股东其实是方效良及其儿子方剑秋。

从方炳良的学医及国外医学留学经历看,方炳良创建公司是较为合理的,而方效良和方剑秋并无在POCT和体外诊断领域的技术知识,只能算是职业经理人。但是,从招股书截至2018年的情况看,方炳良不仅股权被不断稀释,且在公司董监高层面均无任职,甚至没有位列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的名单中。

虽然方炳良与方效良、方剑秋已经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且方炳良也是目前公司董事长方效良的弟弟,与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方剑秋也是叔侄关系。但方炳良地位的持续下滑依旧惹人关注。因为从公司的性质、创立和发展看,方炳良应该是绝对的创始人和核心技术提供者。但从东方基因的招股书披露的公司发展历程看,方炳良的地位似乎无足轻重,所扮演的角色和对公司的贡献不明,连核心技术人员都排不上。在地位被日益淡化的情况下,方炳良未来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呢?不得不说,这或许是东方基因潜在的纠纷的症结所在。

 

研发费用极低

难言技术壁垒

2016年以来,东方基因的研发费用支出分别为:925.63万元、1,230.37万元和1,864.16万元。占当年的营收比例分别为:5.08%5.49%6.52%。同期,公司所列举的可比竞争公司明德生物、基蛋生物和万孚生物,其研发支出均高于东方基因,三大公司的研发费用占比的平均值分别为:12.2711.5211.81

东方基因表示,这是公司处于初创阶段、规模较小、资金实力有限所导致。但这一说法,明显有混淆视听的嫌疑。上述三家公司,除万孚生物成立于1992年外,基蛋生物和明德生物分别成立于2002年和2008年,和东方基因的2005年相比,并无明显优势。此外,营收规模明显小于东方基因的明德生物,资产规模也仅在2018年超过公司,但也仅仅是明德生物在2018年上市,募集到大量资金。因此,研发投入和研发实力较弱并非上述理由导致。

此外,东方基因的毛利率区间内分别为:48.08%48.12%48.67%,同样明显低于上述公司平均值的78.41%75.06%72.33%。即使是与业务类型相近的万孚生物区间内的:68.49%61.2%60.99%依旧差距不小。

东方基因明显低于行业和科创板申报企业的研发投入,或表明公司技术实力堪忧,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较低的毛利率,算不上细分行业特性,而更应该是公司不注重研发投入导致的竞争力不足。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上述问题的采访提纲,截止到成文,东方基因没有对此进行任何回复或说明。

版权声明:凡注明“股市动态分析周刊”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股市动态分析周刊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刊、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股市动态分析周刊”。违反上述声明的,本刊、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本期杂志:更多内容 | 在线购买
相关
0条评论
我要订阅
最新发布更多...
最新内参更多...
最新培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