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资金涌入,美国货币基金市场规模已达5.3万亿美金,但相对于标普500指数市值比例,仍然低至14.9%,相比之下,2008年金融海啸最高峰时高达接近70%标普市值,大大大大地落后!即使是大流行初期,比值亦达到20%左右。
2020年10月16日,笔者曾写过《全球银行股走势分析》一文,文中分析了纳斯达克银行股指数走势;今年3月10日又在《中美银行股走势分析》一文中分析该指数走势。但如今情况有变,现在再度分析。
纳斯达克银行股指数(纳银指数)1974年9月59.43点见底,12月59.92点形成双底,结束第[2]浪调整。此后纳银指数展开第[3]浪上升,由59.43点升至2006年12月最高3456点结束,升幅57倍。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中,纳银指数跌至2009年3月1166点,跌幅高达2/3,为第[4]浪。2009年3月1166点展开第[5]浪上升。
第[5]浪中,由于1166点至2010年4月2063点为3浪结构,因此,第[5]浪为楔形。1166点至2063点为[5]浪(1),2063点跌至2011年10月1325点为[5]浪(2),之后运行[5]浪(3)。纳银指数由1325点升至2018年6月高点4417点为[5]浪(3)。4417点跌至2020年9月次低点2375点为[5]浪(4),2375点升至2022年1月高点5411点为[5]浪(5)。此乃首选数法。
次选数法是[5]浪(3)终点在2022年1月高点,此后进入[5]浪(4)下跌。估计[5]浪(4)为三角形走势,之后进入[5]浪(5)最后一升。
首选数浪方式下,纳银指数有可能跌回第[5]浪楔形开始之处——即[5]浪(2)低点1325点附近,目前2673点,仍有腰斩空间!而次选数浪方式下,[5]浪(4)下跌目标大约是前面[5]浪(3)中间调整位2375点或者2068点,约11%至22%下跌空间。
纳银指数后市走向,视乎美国银行业危机发展走向及美国经济衰退情况。根据克里佛兰联储收益率曲线模型,2024年4月经济衰退概率为75.5%。当前美国信用卡债务接近1万亿美金,而利率高达24厘!显然不能乐观。
中国4月份CPI为0.1%,此前3月份为0.3%,连续两个月处于较低水平,市场担心中国进入通缩。此前4月20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通缩通常指物价水平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且常伴随经济衰退。但当前中国物价仍温和上升,M2及社会融资增长相对较快,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与通缩有明显区别。《上海证券报》报道上述新闻时标题为“我国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基础”。《经济日报》已发表评论文章,《中国经济不存在通缩基础》。此等情形,令人想起2021年时名句:“大宗商品价格不存在长期上升基础”。通常经济所指长期大抵三五年甚至十年,即便长期不存在,短期一两年存在都麻烦啦。近期中国CPI数据低于1%,PPI则是负数,而M2增长速度则持续在10%之上,显示货币宽松下短期未能有效刺激需求,加上美国经济乌云盖顶,对未来一年经济未敢乐观。保持审慎态度为妥。
对于中国CPI长期走势,笔者在2021年11月12日《美国通胀快将见顶 中国通胀缓慢爬升》一文中详细分析:“若将1994年CPI高点至1999年低点看作浪(a),则1999年低点至今仍然运行在水平三角形浪(b)之中。其中1999年低点至2007年高点为三角形子浪a,2007年高点跌至2009年低点为子浪b,2009年低点至2011年高点为子浪c反弹,2011年高点跌至2020年低点为子浪d,2020年低点至今进入三角形子浪e最后反弹。当反弹结束,水平三角形浪(b)完结后,中国CPI将进入一个(c)浪下跌,最低目标是跌破1999年低点水平—— 哪怕是跌破一点点。”
对此预测,有基本面支持。其一,美国推动中美经济脱钩——至少是部分脱钩,中国制造业巨大产能面临出路问题。其二,中国人口可能已经见顶,需求会逐步触顶,期望再大幅上升不理性。
近期中国股市波动,但“中特估”板块表现较强,小型股表现较差,大多数投资者仍期望A股进入牛市,甚至认为2014年至2015年牛市重临,笔者觉得过于乐观。本来,“中特估”板块处于低位,是中国股市不会暴跌之重要支撑,现在又炒上去,若再进一步大幅上升,则中国股市整体处于“悬空”状态,下半年随着美国经济转差,大市反而面临大幅回档压力,投资者还是保持审慎态度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