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首页 电子杂志 新闻资讯 增值服务 平台介绍 股市大学堂
深圳特区四十周年:迎超级大礼包 建先行示范区
发布时间:11-130《股市动态分析》研究部  

20201011日,在深圳特区四十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对比20198月中央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在此前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目标基础上,此次文件用到的更高、全面、增强等词汇承载更多希望,重点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统筹利用等领域明确授权改革思路。

综合改革试点明确在中央改革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下,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予深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赋予深圳更多的省级管理权,一揽子推出27条改革举措和40条首批授权事项。在包括土地管理制度、特区立法、人才引进、扩大办学自主权等多个方面给予了扩权和放权,这将是新时代推动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又一重大举措,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关键一招。

 

四十周年风雨:先行示范 敢为人先

深圳经济特区前身为原宝安县的县城,197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有6000万元。19784月,外贸部组织的港粤澳考察团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港澳经济贸易考察报告》,报告建议把靠近香港和澳门的宝安和珠海划为出口基地,吸引港澳投资。这一方案与当时积极引进外资的大方针契合,引起了高度重视。

1978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新的长征。而建设出口基地的规划与总设计师“让一部分城市先富起来”的主张走到了一起,四个城市很快被圈定,但这些地方叫什么名字成了问题。负责特区筹办规划的吴南生后来回忆,叫“出口加工区”就和台湾的高雄一样了,肯定不行,叫自由贸易区又太资本主义。

最后总设计师拍板,“就叫他特区吧,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 邓小平同志还明确指出,中央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同年1979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先行一步,并试办出口特区。1980826日,仅仅两千多字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经过了一年多的讨论和13次之多的修改终于被批准公布,这一天也成了特区们的生日。同时批准成立的还包括珠海、汕头、厦门共4个经济特区。(见图一)

图一: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图片来源:网络

在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前,1979年,交通部香港招商局率先在蛇口开发了一平方公里的荒坡建立工业区,兴办了23家工厂,开通了国际微波和直通香港的货运码头。其后又吸引外资兴办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了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的工业小城。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广东省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利用3000万元的银行贷款与部分地方财政,参照“蛇口模式”在罗湖区0.8平方公里的区域兴建金融、商业、旅游住宅设施提供给外商,利用从中赚到的利润继续进行工业园区的基础建设。这种利用银行贷款“滚雪球”式的发展为珠海、汕头的起步建设提供了经验。

对于改革开放之初的内地而言,香港雄厚的资金与先进的产业无疑令人垂涎。而彼时香港也趁着内地开放的东风,作为内地的窗口迎来了全球财团的入驻,开始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隔岸相望又一穷二白的深圳顺理成章的承接了香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塑料、纺织、玩具等香港主要制造业都开始将生产基地前往深圳。

不过,毗邻香港的先天地缘优势,并不能100%保证深圳可以从5大经济特区中脱颖而出。深圳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在吃的过程中,怎么破除思想的桎梏、如何权衡各方的利益,以一种“空杯”的状态和“一教就会”的学习能力,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深圳精神摸索向前,是无法向外人复制和借鉴的,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参与这一历史洪流中千千万万的“深圳人”能够体会。

4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先行先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第一、地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2.7亿元增至2019年的2.7万亿元,年均增长20.7%,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第五位,财政收入从不足1亿元增加到9424亿元,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第二、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创1000多项改革举措,是实干兴邦的时代强音,实现了由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跨越。第三、坚持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吸引全球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80年的0.18亿美元跃升至2019年的4315亿美元,年均增长26.1%,实现了由进出口贸易为主到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跨越。第四、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由经济开发到统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第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教育、医疗、住房等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万元,比1985年增长31.6倍;率先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高质量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迎超级大礼包 建先行示范区

20201011日,在深圳特区四十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对比20198月中央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在此前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目标基础上,此次文件用到的更高、全面、增强等词汇承载更多希望,重点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统筹利用等领域明确授权改革思路。

综合改革试点明确在中央改革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下,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予深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一揽子推出27条改革举措和40条首批授权事项。给予深圳更多的省级管理权,在包括土地管理制度、特区立法、人才引进、扩大办学自主权等多个方面给予了扩权和放权。

具体看,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围绕六大改革领域,提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

 

一、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是深化改革的重头戏,对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王一鸣说。

方案针对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提出一系列改革方案,如推进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支持盘活利用存量工业用地,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探索政府资助项目科技成果专利权向发明人或设计人、中小企业转让和利益分配机制,率先完善数据产权制度等。

王一鸣认为,方案授权深圳对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的改革探索空间,有利于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推动深圳打造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城市范例。

 

二、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强调,要素特别是中高级要素的自由流动、优化配置、高效利用,依托于高标准、高质量的制度政策环境。

根据方案,在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基础上,制定深圳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清单,放宽能源、电信、公用事业、交通运输、教育等领域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宽前沿技术领域的外商投资准入限制。开展新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试点等。

“这将促进深圳更好吸引外来投资,以及人才和技术等高端要素。”王一鸣说。

 

三、完善科技创新环境制度

方案提出支持科研经费投入机制改革,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定向培养机制,为符合条件的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永久居留提供便利等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说,针对当前深圳和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的突出问题,方案明确提出要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和管理机制,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制度,对于推进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更大程度集聚国际创新资源和要素,提升深圳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创新是深圳的鲜明特色。”王一鸣说,大力完善科技创新环境,将为深圳加快建设国际化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创造条件。

 

四、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

以规则衔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完善法治领域跨境协作机制,扩大金融业、航运业等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金融规则体系……一系列开放举措备受关注。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指出,当前深圳发展面临新的国际环境,既带来新的挑战,也面临新的重大机遇,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提升国际化水平。方案突出强调要加大制度型开放力度,以制度优势吸引全球高端要素集聚,推动深圳向打造全球标杆城市迈进。这些重大改革举措,将为深圳开放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五、完善民生服务供给体制

方案提出的民生改革举措成色十足:

支持开展国际前沿药品临床应用,探索完善医疗服务跨境衔接;扩大在深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探索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新机制,加快构建创新型医保制度;深化文艺院团改革,开展体育消费城市试点……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表示,完善民生服务供给体制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然要求,民生服务供给涉及群众面广、涉及群众利益非常具体,深圳要围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领域大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全国先行探索、积累经验。

 

六、完善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

方案提出,健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制度,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等“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提升城市空间统筹管理水平,推动在建设用地地上、地表和地下分别设立使用权,按照海域的水面、水体、海床、底土分别设立使用权等。

“诸多创新性举措,为深圳打造城市文明典范、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制度保障。”王昌林说。

 

设立经济特区40周年之际,深圳再次被赋予新的重大历史使命。101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表示,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新时代党中央赋予深圳的历史使命。

总书记还表示,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将全力支持深圳等经济特区改革发展工作,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支持经济特区深化改革开放、开展前瞻性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民生保障和改善、改革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为新时代经济特区改革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有力支持。

图二:习近平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

图片来源:新华社

版权声明:凡注明“股市动态分析周刊”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股市动态分析周刊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刊、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股市动态分析周刊”。违反上述声明的,本刊、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本期杂志:更多内容 | 在线购买
相关
0条评论
我要订阅
最新发布更多...
最新内参更多...
最新培训更多...